麦邦咨询火力发电网讯:【解说】5月18日,为期两天的2021(第十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作为中国乃至亚洲绿色建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技论坛,此次大会邀请了20多位院士、4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加。
【解说】在当前“碳中和、碳达峰”的大背景下,绿色建筑已成为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如何助推建筑行业“碳中和”,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新体系成为本次大会探讨的核心问题。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作了题为《我国建筑的低碳发展路径》的演讲。他指出,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未来终端用能应尽可能用电力替代化石燃料,实现全面电气化。
【同期】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 江亿
现在中央提出“双碳”战略,给我们建筑这行提出来了新的要求,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那么怎么让建筑为中国实现低碳发展做贡献呢?(第)一个,取消建筑里面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就是全面实现电气化,把燃气改电,把煤改电。不再在建筑里,为了能源去烧任何化石燃料。
【解说】江亿表示,随着未来建筑全面电气化发展,其他各类燃料的直接应用转为电力,建筑用电量将持续增加。这要求建筑提高电力柔性程度,优化各种用电终端的智能调控算法。
【同期】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
煤、气都改成电之后,建筑就得利用它用电的特点,帮着电力系统削峰填谷,更好地消纳风电和光电,所以就得搞光储直柔建筑。“光”就是在建筑表面、屋顶上装光伏,它能够在城市承担建筑20%到30%的用电量;“储”就是在建筑里面放一些分布式的化学储能;“直”是建筑里面要改成直流供电;“柔”,通过上述方法实现的建筑就变成柔性负荷了,就不是我要用多少电电网就得给我供多少电,而是电网让我什么时候从网上取多少电,我就能取多少电,差的话从储能和柔性用电解决。
【解说】城市大拆大建是不利于减少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江亿表示,在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应加强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及舒适性改造,减少大拆大建。
【同期】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
大力减少建筑盖房和修缮过程中使用钢铁、水泥等建材,(减少)这些建材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现在拆的房子极少数是由于寿命不行、结构不行了,多数都是为了增加面积、提升功能、提升质量。工业生产减排先得在需求侧调整,需求侧就是建筑规模要控制了。